认识古琴

关于古琴丝弦

发布时间: 2016-04-19 16:14   3028 次浏览
  
  古琴丝弦以蚕丝制成,由上而下的七根弦粗细依次渐减。北宋《琴书》中记载:一弦一百二十综,五丝为一综,分四股打合,以纱子缠之;二弦用一百综,分四股打合成,以纱子缠之;三弦用八十综,分四股打合成,用纱子缠之;四弦与一弦综数同,但其外不缠纱子;五弦为******弦不缠;六弦为第三弦不缠;七弦用六十综。每弦长五尺。
  蚕丝在打合缠绕之后,还远远未能成弦。缠好的丝弦,要在特制的胶汁中浸渍、熬煮。煮弦这道工序对于琴弦来说意义重大,传统上,胶汁通常是由黄鱼鱼肚、白芨、桑白皮、黄莹蜡、天门冬等中药配制而成的,有时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胶汁粘手,还会加入些许巴豆。此外,熬煮丝弦也并非易事,通常要花上几天时间,煮弦时间的长短对琴弦音色的清亮有着重要的影响,同时也令琴弦坚韧耐用。
  将丝弦熬煮晾干之后,***要反复地绷弦,使琴弦坚韧、不易收缩断开,***后则是“缠纱子”,也***是在一至三弦的单根琴弦外面再加缠蚕丝。这些工序都要依靠手工完成,异常费时费力。
  在古籍记载中,从前的古琴丝弦使用的是特殊的蚕丝,其特殊之处,在于蚕虫所食的不是一般的桑叶,而是柘树叶。大约在一千六百年前,人们***发现用柘树叶喂养的蚕,其蚕丝所制的琴弦音色要比一般的桑蚕清亮,且更为结实耐用。而古代的弓弦,也用这种特殊的蚕丝制作而成。因为用来喂养蚕的柘树不可生长在盐碱土壤中,否则弦易断且音不佳,而***适合的柘树土壤则是四川,因此旧称的“蜀丝”,即是******的琴弦原料。
  宋代以前,琴人大多都能自己制弦。北宋以后,南宋、明、清各代的琴家更是各有一套自己对于琴弦的作法心得,不尽相同,更不曾有无弦可用之忧。依照琴人的原则,琴弦总是因琴而异,因人而异,不拘于一律。声音偏于宏大、发越的琴,所用的弦便应该粗一些,以免音色过燥,从而使琴韵趋于和谐。若琴的声音较为细弱、暗哑,则可用细一些的弦,以使琴声发扬清越。
  丝桐合为琴,中有太古声。古琴近年来复兴并成为时髦的乐器,却大多有桐而无丝,实为可惜。

若水琴斋

成都古琴 成都学古琴 成都古琴培训 古琴老师